从零到上线:一个码农的网站开发心路历程
说实话,第一次接触网站开发那会儿,我连HTML和CSS都分不清。记得当时盯着屏幕上的`
新手村的迷惑行为
刚开始学前端时,我犯过所有菜鸟都会犯的错。比如把CSS的class写成clss,调试半天才发现拼写错误;又比如固执地认为JavaScript必须用jQuery写才算专业——直到发现现在连jQuery官网都在用Vue重构。最离谱的是有次为了居中一个元素,居然写了三层嵌套的div,后来才知道flex布局只要三行代码就能搞定。
这些经历让我明白,网站开发就像搭乐高。你总得先被小积木硌几次手,才能搭出像样的城堡。现在看到新手在论坛问"为什么我的按钮不听话",我都会心一笑——那不就是当年的我吗?
后端开发的"暗箱操作"
如果说前端是店铺的橱窗,后端就是后厨的锅炉房。第一次接触数据库时,我被各种JOIN操作绕得头晕眼花。有次写了个死循环查询,直接把测试服务器搞崩了,吓得赶紧清空浏览器历史记录假装没发生过(当然这招现在不管用了)。
后来慢慢摸索出规律:
- RESTful API不是玄学,本质就是给资源起外号 - 数据库索引就像字典目录,没它就得一页页翻 - 缓存机制堪比便利贴,重要的事情得多写几处
最惊喜的是发现ORM工具后,终于不用手写SQL到凌晨了。虽然老派程序员总说这样会失去"灵魂",但我觉得吧,能准时下班回家陪猫玩比较重要。
那些年踩过的部署坑
本地跑得风生水起的项目,一上线就各种404。第一次部署时,我对着服务器命令行手足无措,把`nginx`拼成`nignx`导致服务起不来,还以为是云服务商在针对我。
后来才懂:
- 域名备案比相亲还麻烦,要准备一堆材料 - SSL证书不是选修课,现在没HTTPS浏览器都给你亮红灯 - CDN加速真香,但配置错了反而更慢
有次半夜三点改完bug上线,忘记关调试模式,结果第二天访问量暴增时日志把硬盘塞满了...这个教训让我养成了上线检查清单的好习惯。
现代开发的甜蜜烦恼
现在工具链丰富得让人选择困难。Webpack还是Vite?React还是Vue?每次技术选型都像在奶茶店点单——明明只要珍珠奶茶,却被三十种配料搞到选择困难。
不过也有幸福的烦恼:
- 组件化开发让代码像乐高一样可复用 - TypeScript虽然要写更多类型,但半夜不会被undefined气哭 - 各种CLI工具把项目脚手架变成填空题
最近尝试无代码平台时特别感慨:十年前要组团队才能做的事,现在拖拽几下就能出原型。虽然深度定制还得写代码,但门槛确实低多了。
写给准备入坑的你
如果你也想学网站开发,我的建议是:
1. 先做再学,做个TODO应用比看十本教材管用 2. 错误是最好的老师,控制台报错别急着关 3. 别追求完美,先让功能跑起来再说 4. 定期备份代码,血泪教训
这行最迷人的地方在于,你今天写的垃圾代码,可能明年就成了别人参考的"经典实现"。就像我至今保留着第一个网页项目的源代码,那些混乱的注释和魔幻的写法,记录着一个开发者最真实的成长轨迹。
说到底,网站开发不过是把想象力编译成浏览器能懂的语言。每次看到自己做的页面被人使用,还是会像第一次那样心跳加速。或许这就是我们乐此不疲的原因——在01的世界里,我们永远都是造梦师。